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仅占前列腺炎的5%,多发生于男性青壮年,可由急性病变迁延而来,但多数患者都没有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史,有些病人仅因偶尔发现无症状菌尿而诊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以及假单胞菌属等,另外少数革兰阳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偶有球菌和杆菌的混合感染。主要感染途径:上行性尿路感染、血源性感染及前列腺结石为主。下尿路梗阻是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各种因素引起的前列腺充血如过度饮酒、性刺激和会阴部损伤等也会成为细菌侵入的良好环境。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通常为同一病原菌引起的反复尿路感染和抗生素治疗后,前列腺液依然有病原菌的持续存在。造成前列腺内有病原菌持续存在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前列腺解剖结构特殊,其导管细长弯曲,开口处口径小,与尿道成直角或斜行向上进人尿道,有利于尿道菌进入腺体,不利于腺体炎性分泌物排出和引流;前列腺上皮脂膜和前列腺液pH等影响,使抗茵药物不易自血浆扩散人前列腺腺泡,前列腺体内要达到有效的杀菌、抑菌的浓度,需要有脂溶性、离解常数高、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毒性低、且能较长时间服用的碱类药物,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尚不完全具备这些特点;前列腺炎的病理改变,病变周围的纤维化也影响抗菌药物向病灶扩散;前列腺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浸润,部分腺管内有大量炎性分泌物存在,慢性炎性病变使管腔狭窄,纤维组织增生,分泌物引流不畅和腺体质地变硬。
前列腺周边区是前列腺炎的好发区域,而不是中心区。主要原因是两个区的腺管走行方向不同,中心区腺泡以斜的、顺着膀胱排出的尿流方向,开口在精阜上部和两侧尿道上,而周边区的腺管沿着和尿道垂直方向走行,逆行尿液流向开口在前列腺部尿道,这一垂直走向在前列腺部尿道内压增高时,尿流可反流至周边区腺管内;相反,由于中心区腺管斜的走向,压力增高导致官腔闭合,尿液不会进入腺管。前列腺部尿道内尿液可反流至前列腺腺管和腺泡已几个方面得到证实。首先从少数前列腺结石分析结果中已发现尿酸或单水草酸钙,提示尿液可进入前列腺腺泡内。其次,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液、尿液和前列腺按摩液测定肌酐和尿酸盐的量,检测结果认为大多数病例的前列腺按摩液确实含有一些尿液。再其次Kirby在男性尸体做膀胱造瘘术的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此外,在排尿期的膀胱尿道造影图上可见到造影剂进人前列腺内。本病起病缓慢,对膀胱颈部的影响不大,很少导致膀胱梗阻。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变异较大,且易复发,有时可急性发作。
(1)排尿情况:木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多,排尿困难,晨起时或排尿终末时或大便用力时尿道外口常有稀薄水样分泌物或有较浓厚的乳白色粘液。
(2)疼痛:排尿时膀胱和会阴部有不适感,肛周、耻骨上、腰骶部、腹股沟、下腹部、阴囊、大腿内侧及睾丸、尿道内也可有隐痛或不适感。
(3)性功能情况: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射精后疼痛、血精、早泄、遗精、性欲减退或阳痿。
(4)神经衰弱表现:常常合并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
(1)直肠指诊:前列腺大小可增大、正常或缩小,表面不均匀,或有压痛。
(2)前列腺液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或有10个但有成堆脓球伴卵磷脂小体减少,一般可做出诊断,有时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和可出现含脂质的巨噬细胞。
(3)尿常规检查:可见多量的白细胞。
(4)细菌学检查: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一般可留取分段尿及前列腺液培养加计数。
点击向专家咨询关于“前列腺炎”的问题>>>